安康新聞網(wǎng)訊(通訊員 楊立舟)“媽媽,這道菜讓我來做吧”“爸爸,工作累了吧,讓我給你好好的泡泡腳”“奶奶,我給你唱一首生日祝福歌吧”……孩子們用她們稚嫩的小手和純真的小愛詮釋敬孝、感恩、友善的實際行動,這也是她們在努力地完成老師布置的“德育作業(yè)”。
近年來,漢陰縣漩渦鎮(zhèn)堰坪小學卓小瑜老師,以“讓德育真正走進學生生活,觸動學生心靈”為目標,摒棄“假大空碎”,堅持“小實近親”,探索出以“德育作業(yè)”為主要特色的德育工作教育模式,取得顯著實效,并在全縣中小學推廣實施,受到廣大家長贊譽。
據(jù)了解,德育作業(yè),就是把抽象的德育教育通過具體的設計作業(yè)、完成作業(yè)、評價反饋作業(yè)的方式來進行。該校圍繞“在校做個好學生,在家做個好兒女,在社會做個好公民”的總體目標,分三段三層三類模式設計“德育作業(yè)”。根據(jù)學生年齡結構按低、中、高三個年齡段進行實施,作業(yè)范圍涉及家庭、學校、社會三個層面,作業(yè)形式分知識、作品、實踐三大類。各班級建立“德育作業(yè)超市”,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實際情況,自由選擇一項或多項作業(yè)去完成。即一二年級側重家庭美德教育,讓學生做一些向家人客人主動問好、獻杯熱茶、唱首生日祝福歌等力所能及的小事;三四年級側重個人品德養(yǎng)成,做一些在校園拾撿一次垃圾、在家給爸媽洗一次腳等事情;五六年級側重社會公德培養(yǎng),讓學生親手為父母或老師制作一張感恩卡、炒一道家人愛吃的菜、參與一次社會公益等實踐活動。通過開展豐富的德育實踐活動,培養(yǎng)學生立德、崇德、尚德,促進健康成長。
在德育作業(yè)反饋與評價工作上,學校通過每周班隊會、每月一次家長會,教師利用手機QQ、微信、短信、電話等方式,收集學生德育作業(yè)完成情況的反饋信息和家長評價。各班級建立“德育星星銀行”,設置愛國、自強、誠信、文明、友善、孝敬等多個德育星,采取家長評價、學生互評、教師評價三級評價機制,學期末評定“金星、銀星、銅星少年”,進行表彰獎勵,激勵學生樂做善學,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(zhì)。同時學校建立德育作業(yè)反饋手冊和學生成長檔案,記錄學生成長足跡。
據(jù)悉,今年9月,該校德育作業(yè)發(fā)言人卓小瑜老師,在全省中小學優(yōu)秀文化進校園現(xiàn)場會上做了經(jīng)驗交流,得到省委宣傳部和省教育廳的充分肯定和認可,王海波副廳長要求全省各地中小學借鑒學習,全面抓好推廣落實。日前,漢陰各中小學結合實際,積極拓寬德育渠道,努力把核心價值觀教育落細落小落實。